笨
珍县是柔佛州八个县属最小的一个县,位于柔佛州的西南方,东南部靠着新山县,东北部紧依着居銮县,北部紧接着峇株吧辖县,西面是沿着马六甲海峡的海岸线,
面积达91,686.3公顷,或是919.9方公里,人口有142,697人,其中华族占了42,860人。县内共有10个巫金(mukim),82个乡
镇(Kampung Induk),433个甘榜(Kampung Rangkaian)。
笨
珍开埠的历史,根据官方记载是自1878年,赛。莫哈末。阿沙哈(Syed Muhamad
Alsagoff)在得到柔佛州苏丹阿布巴卡殿下恩赐6万多依格,从新加坡到来开拓以柏马士河(龟咯)南部界限,大笨珍河为北部界限,以及惹兰巴都河(北
干那那)为东部界限的龟咯区开荒而开始。龟咯当时是写成Kukub,而且笨珍县当时还是叫着龟咯县,管理西海岸行政的是Datok Penggawa
Barat,名叫着Datok Abdul Saad bin Ibrahim,他的办事处就设在Tanjung
Kukub,也即是现在的龟咯港脚。根据记载,当时这位也叫着侬吉(Nong Chik)的阿拉伯富豪从新加坡的巴兰加海峡(Teluk
Belanga)出发,抵达时发现这里绝大部分都是沼泽与丛林,只有少数的马六甲马来人跟来自印尼的爪哇人。他在这里成立了Constantinople
Estate
,聘请爪哇人为他开荒,大量种植橡胶、硕莪、椰子、咖啡、黄梨及香料。阿沙哈还自己发行了面价2元,1元跟5角的钞票。钞票上除了爪夷文、英文外,更印上
华文字,证明当时已经有华人在笨珍县生活。
而
根据史书记载,郑和下西洋的时候,在1405-1433年之间路经马六甲海峡,曾经在一个叫着“彼宗岛”的地方停留过,而这个地方,根据史学家的考察,就
是现在笨珍县的香蕉屿,“彼宗”就是马来文pisang
的译音。如果是这样,华人踏足笨珍应该可以退后数百年,可惜的是,由于没有任何正式的记录,官方对华裔历史也不重视,因此华裔人物未能有任何的历史记载。
笨
珍雖然古老,卻也是一個地靈人杰的地方。這個曾经是印尼在对抗马来西亚時,派遣武装人员登陆的漁村,曾经是联合国重点讨论的市镇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,这里
更曾经因为有一个震撼新加坡政坛,名标青史的林清祥而名闻遐迩。除此之外,五十年代的南马园罢工浪潮,轰动一时;笨珍华裔青年参加印尼武装秘密训练返回对
抗大马的成立,這些都是笨珍的特色。还有让外地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,为什么郊外的小渔村叫大笨珍,熱鬧的市中心叫小笨珍?为什么龟咯跟咸水港两个朴素的渔
村,竟然会成为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,也成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养鱼区?
笨
珍县最早的时候不叫着笨珍,而是龟咯县。龟咯很早就开埠了,老一辈人都知道,阿沙哈来开拓时,龟咯已经住着人,当时龟咯是笨珍县的重要市镇,所有的政府部
门都建设于龟咯。龟咯港脚潮籍闻人陈世家先生追忆时说,他在1932年到达龟咯港脚的时候,岸边已经有一个钢骨水泥的小码头,每天都有三艘小轮船从新加坡
运载货物靠岸。当年龟咯港脚都是紅樹林,村民多数住在水上浮脚屋,外面大路处,除了政府部门外,就只有三两间店了。当时的居民生活非常清苦,平时生活就靠
饮用雨水,晚上点“大公灯”。而龟咯港脚村民,大部分都在家里养猪,咸水港还没有板桥联系外面的路,村民每天划着小舢板到龟咯港脚来买日常用品。
1914
年后,柔佛州接受英国的顾问制度时,通往笨珍的道路在1921年开始建造,这条长达20公里的道路,终于把笨珍县的行政权都移来小笨珍,而龟咯县也正式改
名为笨珍县。笨珍市区的一条大路,就是用开拓龟咯区阿拉伯人的家族名来命名,叫着“阿沙哈街”。在这之前,笨珍的首间警察局在1924年就是设在龟咯,实
际上,当年连法庭也都是设在龟咯,第一人任法官是米勒(J.I.
Miller)。笨珍市中心靠小笨珍河,把笨珍县对外物流及交通联系起来。先父在追忆往事时曾说,他在1930年左右从新加坡坐船来到笨珍时,笨珍已经有
一间苦力间,这间苦力间是给洪姓的苦力从家乡来的时候,可以暂时栖身。苦力间就叫着“燉煌”,其实就是洪姓家族的灯号。据说,战前的笨珍很多姓洪的族人都
涌入,后来还成立了“燉煌”的宗祠。这个宗祠当年只有在马六甲及新加坡才有,笨珍是唯一一个在小地方成立的洪氏宗祠。过后为了容纳其他连姓族人,才改为
“六桂堂”,除了洪姓族人外,翁姓、方姓、江姓、汪姓及龚姓族人也可以加入。先父当年曾告诉过我们,当时笨珍社会一般上都比较低俗,由于很多人都是苦哈哈
粗人的苦力,因此,很多供这些苦哈哈粗人消遣的场所就开始设立。当时“查某间”(妓院)跟鴉片間林立,到处都有;而在马路旁边,很多花样的赌博诸如“番
摊”等,也在黄昏到来的时候出现,让这些苦哈哈消遣。除此之外,让苦力们消除一身疲倦的鸦片烟馆也到处林立,很多苦力都耐不了劳力的生活而喜欢在工余抽上
一口。最后据说是一场开埠以来最大的火灾突然爆发,连续烧了好多天,于是把这些乌烟瘴气都清除掉,大火烧掉全部的屋子,最后只剩下地头大伯公。从此,这座
大伯公庙,就成为笨珍镇地的神明,香火非常的茂盛。
根
据口述历史,一些长辈都知道咸水港最早时有一位叫着柯贤乾的港主,而龟咯的港主更是新加坡名满天下周文礼二子周福安。新加坡有条道路就是以周文礼来命名。
笨珍潮籍闻人王令贤的父親王成壁曾經是順天港的港主,祖父王世捷也曾經是蒲萊港的港主,還有开埠时的“大安”、“美芳”、“保生堂”,以往被称为
“蒲莱港”的北干那那,早期的周大隆、洪肇闪、丁子料,还有献地给笨珍培群小学建校的张江水,曾经写过多首脍炙人口歌曲的陈漫思(陈启壬)以及林建初等
等。非常可惜的是,这些曾经为笨珍县地方社会,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华裔人物,因为政策及环境的关系,在走入历史后,逐渐被遗忘,永远消失在岁月中。这些
人物为笨珍创造了历史,对笨珍华社建树良多,却因为环境及政策的原因,没有留下任何的记载,非常可惜,历史是一面明镜,先辈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是典范,可以
用来策励后辈,承先才能启后,必须给予完整的记载跟保留。官方不重视华裔的历史,华裔人物史就必须靠华社自己来保存。这就是我编著《百年风华》(笨珍县华
裔人物志)的动机跟目的。希望通过访问跟笔录,整理过后,能够把不论是在世还是已经往生对笨珍县有贡献人物的生平与贡献,忠实地保留了下来。这些人物在服
务华社,不管是在神庙、社团、学校或是政党,他们的服务与贡献肯定是日后的一记史实。访问、笔录,然后编写都不是简单的工作,幸亏得到了許多地方领袖的协
助,相信在保留史实上所做的努力,就算不能达到完满,也会有一些价值吧。
这也即是我策划在撰写的《百年风华》(笨珍县华裔人物志)的主要目的,希望能及时把还在世的笨珍县有贡献的华社领袖,一一记录下来,以便日后成为笨珍华社的一些历史记载。
作
者按:《百年风华》顺利出版,也深受社会人士普遍欢迎与好评。很不幸,有一小撮以为自己很清高,很有地位,我必须去免费替他们写的小丑,在背后非常恶毒的
大骂。想来也是既好笑又可悲的事,很多人告诉我,那是我没有把他们写进《百年风华》,所以非常的不甘愿,不然既没有仇恨,又没有利益冲突,为什么要如此咬
牙切齿,以非常恶毒的字眼来咒骂?为什么要在背后骂人?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正是小人的作法?这其实就是失意可耻卑鄙超级小人的作风!让人唾弃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